弟子规网 欢迎您!

弟子规--什么是孝

发布时间:2022-01-12

莲花心田--弟子规夏令营报名 链接 >>>>孝2.png

       金文“孝”字为子承老形,为上下结构,“孝”上半部分是“老”的上半部分,“孝”的下半部分是子,子背着父母,意即子能承其亲,并能顺其意。 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“孝”,钟茂森博士在回答“孝有没有根本”中也提到:“我们为什么要孝,为什么孝顺父母?因为父母跟我们一体,所以我们要孝顺父母。”

     《孝经》云: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”故为人子女,欲行孝,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,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;更要记得“德有伤,贻亲羞”的警言,在自己的品性上,严于律己,不做不仁、不义、无信、无礼的事,以德润身,奋发向上,不让父母为我们操心、蒙羞,此乃孝顺第一步。八德故事中的陆绩怀橘,黄香温席,彩衣娱亲等也都深刻体现了我国以“孝”为主题的伦理道德思想。

    “孝”本意虽然是一个家庭观念,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也是国家的基本单位。有了家庭的安定和睦,才能有社会的和谐发展,国家的长治久安。中国是以孝治天下的。中国的封建社会,实际上是家族封建制度,家族礼教最重要的就是孝。孝悌之德,恰恰就是五千年文化中的不可逾越的规则。

       钟茂森博士中还提到了孝道的三个层次,第一个是事亲,那是对父母;第二是事君。事君,古代因为是君主社会,君就代表国家,所以事君就是为国服务。现在是民主,用我们现在话讲,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这叫事君;第三个层次叫立身,那就是成圣成贤,这是大孝、至孝。

       钟茂森博士在“如何将孝道落实到生活”中有言:“孝这个字含义非常的广泛,不仅是对父母孝敬、孝顺,它涉及到我们工作生活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。我们在日常待人处事接物当中,凡是有违礼的行为,这都属 于不孝。所以真正要落实孝道,就是孔子对颜回在《论语》里面讲的: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”。一举一动都合礼,都跟天理良知相应,这才叫做落实孝道。我们读《弟子规》,这部《弟子规》就是讲孝道,你把弟子规都落实了,这孝道就落实在生活中。再要提升,要成圣成贤。”弟子规

       总之,“孝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价值,有利于家庭和谐,社会稳定。

莲花心田--弟子规夏令营报名 链接 >>>>






上一条:《弟子规》--与父母相处

下一条:汉明帝尊师